項目介紹

丙年 常年期第廿八主日(2019年10月13日)                夏志誠主教

歐洲大戰結束後不久,有一位退伍軍人和他的朋友一起前往露德。這位軍人在大戰時受了重傷,斷了一條腿。他走到露德聖母顯現的岩洞面前,一直虔誠地祈禱。低頭默禱很久以後,他的朋友就按捺不住地問:「你求天主甚麼?你求天主賜你多一條腿?這是不可能的。」那軍人說:「我沒有這樣求吧!我是感謝天主還給我留下一條腿!」

「感恩」並不在於我們手中鈔票的厚度,而是在於內心的態度。感恩,是一種心境,不在於我們擁有多少東西。很多人擁有很多東西,例如有數層樓房,又或子女給他很多金錢,但他仍感到不開心,不感到滿足,因為他認為這個子女不聽話,那個又不孝順,總之有諸多的不滿,有很多抱怨。這些例子可說是司空見慣。相反,那些家境不太富裕,甚至有時面對經濟緊絀的情況,他們可以仍感到很滿足,很開心,時常感謝天主,即使得到很少的東西,仍不斷向天主道謝。不用說別人吧!就在我的小時候,即已是半個世紀之前的事了。那時香港是很貧窮的,有時預備飯菜時,偶然會向鄰人要點蔥或借用一些東西,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這家幫忙另一戶人家,雖然大家都窮困,但你幫助我,我幫助你,大家都會感恩,很開心。現在又如何呢?看看香港社會的整體情況,表面看是富裕起來,但有沒有多了「感恩」?大家是否多了「開心」?

看看今日香港,人實在很難感恩。當我預備這篇福音跟大家分享時,想到我們要為什麼而感恩?這樣的時局已讓我們很擔憂、困擾、不安,教我們如何道謝呢?不過聖經教導我們要「時時感謝」、「凡事感謝」。這是何等高要求!真叫我難以想像。於是我轉去看看福音,看到這唯一的一個康復者,他返回耶穌那裏感謝天主。這是有甚麼不同呢?為甚麼他會折返?為甚麼他有感恩的心?這十個人同樣得到治癒,同樣是很悲慘,因為患了痲瘋病,不僅是身體的毛病,而且在家中被排擠,在社會上也被人摒棄,被視作死人一般。人人都害怕被傳染,因為是絶症,確實不可以輕看。如今得以痊癒,應當感恩。你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嗎?可是並不是如此,大部份人都沒有這樣做,十個人裡的九個人都沒有,只有一個人回去感恩。

為甚麼這個人會這樣特別?福音告訴我們,第一點:他是一位撒瑪黎雅人。按我的分析,福音說「他回頭」——他先返回自己的內心,深深體會到自己是一個撒瑪黎雅人,而耶穌是猶太人,但自己竟然能獲得救恩,得到痊癒,實在是很感恩,因為他覺得自己是不配的。耶穌是猶太人的老師、師傅,如果去治癒一位猶太人,實在是理之所在,是自己人吧!所謂「肥水不流別人田」,但他卻是個撒瑪黎雅人,也能獲得治癒,真是感恩及多謝呢!正如第一篇讀經中的納阿曼將軍,他是一位外邦人,即不是猶太人,他痊癒後很感恩,甚至他取了以色列的泥土返回自己的地方,去敬拜猶太人的天主,因為他們的天主很靈驗,很厲害。納阿曼將軍很感恩,他認為自己不配。

可是我們又如何?難道我們配得上嗎?我們每個人有如此膽量向天主說:「我堪當接受你賜予的恩寵,你應當賜予我的。若你不賜予我,你就是有眼無珠!」並不是這樣的!每樣東西都是天主白白的分施,不是我們應該獲得的。的確,有時小朋友在家很嘈吵,父母們會戲言:「再這樣的話,便不『要』你們了。」從前的父母總愛說這些話,但大家現在切記不能再說這種話了。請細心想想,即使是頑皮、不聽話,但這個小朋友也不是我們應得的,可以是沒有孩子的。那麼我們應該感恩,感恩的心是來自「回頭」——看到自己的不配。

第二點,我留意到回頭的、那個痊癒的痲瘋病人做了一件事,而其他的九個人是沒有做的。他做了甚麼?「他看自己」——看見自己痊癒。他不但回到自己的內心,見到自己的不配,也看到當下,即他回到這個時刻——我現在已經痊癒了。為甚麼其餘的九個人沒有回去?當然我們並不知道原因。之不過,原來很多人並不是活在當下。人常常是活在過去,被過去所纏繞。或許那九個人覺得已經痊癒了,當然感覺良好,但可能感到因為痲瘋而虛度了許多時日,天主其實應早點把自己治癒,於是產生很多的埋怨,抱怨自己為何得了這個病,感到很不公平。於是,他們可能仍然活在過去之中。有些人則活在將來,有很多的焦慮,想到現在雖然已經痊癒,但不知到會否被家人接納,又不知道能否找到工作,因為已患上痲瘋病多年,與社會脫節了。於是,他們有着很多的擔心和焦慮。其實我們也是一樣,很難活在當下。在這個時刻,總是想着從前:「若我沒有說那句話或不作那個決定,那麼現在就大不一樣了!為何是這樣的?」於是感到非常不愉快,放不下過去的一切人與事。對於將來,也有着很多的焦慮。或許現在,人坐在聖堂裏聽道理,但心卻不知飛到哪裏去了,例如想到彌撒結束後,可到那兒品茗,或約了某人,又或想着明天要處理的事情。

活在當下,要珍惜。社會裡常有一句說話,是甚麼?「珍惜眼前人!」珍惜我們所有擁的,若是這樣的話,我們才懂得感恩。然後,感恩會是怎樣?我們就會知道應該做些甚麼。這第十個痊癒的撒瑪黎雅人,他要回頭,實在好不容易。因為其他人、大部份的那九個人並沒有回頭,說不定他也曾跟他們討論過:「不如先回頭向耶穌道謝吧!」其餘九人的回應或許是:「不了!我很忙吧!我要趕快去找司祭為我檢驗,之後返回原來的工作崗位,要多賺點錢,趕緊回家去!」許多人或許會這樣想。所以回頭實在需要勇氣,那是體會到把握現在擁有的,並活出這份勇氣、這份使命。

在今日的香港,如果我們珍惜香港的話,我們就要說話,我們就要發聲。這好不容易做到,是很困難的,那近乎即使說甚麼話,都會被別人指駡。我自己就有親身的經驗,我被人指駡了無數次。但不要緊,若我們體會到這是我們應當說的話,是為了香港的好處,就說吧!

昨天星期六,我們教區的大家長湯漢樞機,在電台發表了一封「香港家書」。我想今天很多傳媒都會廣泛報道,你們也可在網上下載這篇書信,我知道有堂區已影印派給教友們了,不知你們有沒有?這是一封很好的書信。為甚麼?因為懷着感恩、珍惜我們所有的心,也珍惜我們的年青人。不錯,也許我們覺得他們做了些過份的事,但我們仍應珍惜他們,他們都是我們的子女。對嗎?這是很難得的。湯樞機寫道:「我們看見青年人因為目前的社會事件而引起的焦慮不安,實在感到心痛。」我們要先有這份體會,與他們在一起,不只是把對與錯放在前提。確實他們或有些不對的地方,但若只管責駡,關係便會破裂了。往後,任憑你怎麼說,他們都聽不進耳朵。我們先要表示我們感到很難受。為甚麼?因為我們很珍惜他們,他們不僅是我們的將來,也是我們的今日。我們總是說青年人是我們的未來,不只是這樣的,他們現在已坐在這裏,他們已在這裏了。樞機又說:「現在的社會使他們感到迷茫、失望,如何幫助他們走出困局,這是社會各界,包括政府當局責無旁貸的急務。」樞機說這番話確實不容易,我在網上已看到有人責駡樞機:「為甚麼政府需要負上責任?是那些人做着破壞的事情。為何不責駡青年人呢?」實在是非常困難的。我不知道大家會怎樣評價,我覺得湯樞機的言論是合理的、是中立的,但也會被人指駡。但是這不打緊,我們珍惜每一個人。是的,有些人做錯了事,我們要懷着這份來自上主的耐性、慈心,去幫助他們如何走出來,因為不要只顧譴責、責駡,這實在已經太多了。能否起到作用?大家有目共睹的。樞機最後寫道:「我呼籲政府真正聽取香港市民的聲音,執法者在法律賦予的權限裡,應以良知去執法及守法,好能夠重建市民對他們的信任及敬仰。」

我希望各位兄弟姊妹,不僅你們自己要回去看看,也要跟其他你認識的人,他們是否為教友並不重要,要與他們分享,告訴他們:「今天的我們應如何、以哪種心態去面對今日香港的時局。」我覺得很難得,這是來自感恩的心,感謝天主一直以來的祝福。我們常說「香港是個福地」,這個福是指甚麼?每一個福都是一個使命,就以這個撒瑪黎雅人為例,痊癒後不是只顧自己高興,他回頭,承擔着一個使命。雖然很多人都欠缺了,但他自己看到應該做的,便應回頭。回頭到哪裏去?回到天主跟前,即「跪伏在耶穌腳前,感謝祂。」所以,我們有感恩的心,不僅因為覺得自己不配,而感恩的心也不僅因為看見自己當下所獲得的一切,感恩的心更叫我們回到天主跟前。感恩並不是因着獲得這樣或那樣東西,而是獲得天主自己,祂才是我們最大的禮物。

看看今天,我們每星期如常來到聖堂,聆聽天主的聖言,領受祂的聖體聖血。哪是甚麼?跪伏在祂的腳前,感謝祂,向祂道謝,祂成為我們的平安、我們的力量、我們做人的方向。各位兄弟姊妹,讓我們學習這位痊癒的撒瑪黎雅人。「跪伏在耶穌腳前,感謝祂。」是來自今天的福音,是哪部《福音》?是《路加福音》。第幾章?第17章。讓我再誦讀一遍:「跪伏在耶穌腳前,感謝祂。」《路加福音》17章。

讓我們靜一靜,也邀請小朋友跟我們一起,「跪伏在耶穌腳前,感謝祂」。在我們的祈禱中,懷着感恩的心感謝祂,感謝祂在今天將自己賜予我們。」

列下5:14-17
詠98:1,2-3,3-4
弟後2:8-13
路17:11-19

©夏志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