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介紹

丙年 常年第十七主日 (2019年7月28日)  夏志誠主教

今天的幾篇讀經裏,特別是第一篇《創世紀》及《路加福音》第11章,很明顯是講述祈禱。第一篇讀經記載亞巴郎跟天主對話,好像是談判似的,是祈禱的一種表達。福音更清晰地記載了耶穌的祈禱。耶穌的門徒是猶太人,他們必定懂得祈禱,而且每天也會祈禱。不過,他們肯定發現耶穌的祈禱是與眾不同的,所以在耶穌祈禱之後,便請求祂教導他們應當怎樣祈禱。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祈禱不太對勁吧!耶穌遂親自教導他們。這就成為今日我們誦唸的《天主經》內容。不僅是這樣,耶穌還講述了一個有關懇求的故事,內裏有一句著名的說話:「你們求,必要給你們。」

在這段日子裏,面對着香港這個困境,教會裏不少兄弟姊妹都質疑:「祈禱有甚麼作用?祈禱有沒有用處?」我想起整個運動的開始是在六月初,教區在第一個聲明裏,已邀請兄弟姊妹祈禱。數星期前,我與多位神父也呼籲兄弟姊妹們在每星期五一起守齋、祈禱。我們不斷地祈禱,但情況好似愈來愈差,看不到有甚麼出路。不禁有人問:「祈禱有沒有用?祈禱有甚麼作用?」亦有人問:「祈禱以外,還可以做些甚麼?」他們的意思大概是說:「祈禱已起不了作用,但你們仍叫我們祈禱。倒不如你們說些有用的話,使我們可以做點有用的事吧!」這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請看看今天的讀經一。亞巴郎與天主一定擁有很深厚的交情。上星期主日讀經講述亞巴郎如何接待三位天使,給他們牛肉、餅及水等等;三位天使還可以在亞巴郎那裏休息。可見他們的關係是頗好的。因此,亞巴郎遂向天主懇求,可否由找到50個義人減至10個。亞巴郎確實厲害!我們都希望有這種談生意的能力吧!可以跟天主討價還價。在這裏,我們亦要留意這兩座城——索多瑪和哈摩辣,最終有沒有被毁滅?有!按《創世紀》記載,天上降下了硫磺和火。有人認為可能是火山爆發,但無論如何,這兩座城被毁滅了。亞巴郎確實有祈禱,他不斷地向天主懇求,由50個義人減至10個。最後是否連10個義人也沒有找到?可能是。不過,讓我們細心留意接下來的章節,但不是今天的經文。那兩座城確實被毀滅了,但在毁滅之前,三位使者中的兩位轉去兩座城之一的索多瑪,即今日福音描述的第1句。他們前去找誰?去找羅特。羅特是城中的義人,這兩位使者拯救了他們一家人。雖然這座城被毀滅了,但其中的義人卻是得救的。由此可見,人始終是最重要的,是每一個人!

讓我們以這樣的心來閱讀今天的《福音》,特別是故事中的一位朋友,向另一位朋友表示希望可以給他三個餅。為甚麼?不是因為他自己饑餓,而是他為了另一個朋友。那位朋友在半夜時分到訪,其實是不太恰當的,因為已是半夜了。也可能是因為某些事,但不知道是甚麼事了。那位中間人,有朋友到訪的那個人是很有「義氣」的,竟走到另一位朋友家中,不停敲門及懇求他給予,且也說明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朋友的好處。就因為這原因而讓他得到上主的恩賜。那是甚麼恩賜?耶穌在福音的故事裏,說明要將「一切」。即是甚麼?不僅是幾個餅,包涵着多一點的意思。若他不斷請求,祂會將他所需要的「一切」賜予他。那麼「一切」是指甚麼?那是多於他所需要的餅,本來他只要求三個餅而已,但耶穌會把「一切」賜予他。從這裏,我們已看到一點點玄機。即是甚麼?今天福音的最後一句是很奇怪。若閱讀上下文,前文講述作為父親,當兒子向他求餅,他會給兒子石頭嗎?或兒子向父親求魚,父親會給兒子蛇嗎?故事來到最後,耶穌說:「何况你們在天之父,豈不將聖神賜與求他的人嗎?」

「將聖神賜與求祂的人」,也許我們沒有祈求聖神,只是祈求天主給我幾個餅、一些魚而已。耶穌說祂不會給我們蛇或石頭,祂會將聖神賜予我們。各位兄弟姊妹,可能我們沒有想清楚,請再看看上下文,便會感到很奇怪。也許我們會說:「我們沒有求要聖神啊!為何天主祢賜予我們聖神呢?祢還是給我們一些魚、一些麵飽吧!這些才可以解決我們的問題。其他的,都是沒有用的!」聖神不是其他的東西啊!聖神是哪一位?聖神是天主的愛、天主的慈愛!也許我們又會說:「我們獲得天主的慈愛有甚麼用處呢?我們需要的是麵飽和魚啊!」各位兄弟姊妹,若我們這樣祈求,那就是錯誤了!正如昨天的退省裏,我跟大家講述的比喻,長子埋怨他的父親沒有給他小山羊,但父親的回覆是甚麼?他好像是說:「我天天和你在一起,我們的愛也是在一起,難道你還不感到開心嗎?」現在,天主將聖神賜予我們,原來我們跟大兒子都一樣,不感到開心。

沒錯,我們希望香港的時局可以扭轉過來,希望有出路,有解决方法。但發展到今天,若從人性的角度來看,我不知大家有甚麼看法,但我看不到有出路。今次的運動跟以往很不一樣,其實政府真的不知如何解決。為甚麼?因為以往大多有一個領袖帶領人群做一些行動或往那處去,政府於是可找這個人或某政黨及團體來商討條件及作出讓步。但今次如何?不可以找到甚麼人。為甚麼?因為人人皆是領導。看看各區申請舉辦活動的人,都是不見經傳的人。政府可以找誰來商討?若找大學生商討,中學生卻說政府沒有跟他們商討。若找青年人商討,銀髪一族就說政府沒有跟他們商討。其實香港大部份市民都參與其中,因為內裏有很多爭拗,大家都看在眼內,明在心裏。所以是很難去解決的,除非政府有實際上的轉變和讓步,否則,實在難以解決。因為需要面對全香港人、幾百萬市民,並不是找着一、兩個團體商討便可行。

那麼我們為甚麼需要祈禱?祈禱是體會天主的愛,體會聖神。的確,外在環境沒有轉變,但我們的心境又如何?哦!現在我們的心境愈變愈壞啊!非常不快樂。各位兄弟姊妹,我們是基督徒、天主的兒女,天主的愛是否在我們心裏面?如果是,為何我們沒有能力面對今天的困局?是啊!外面沒有轉變,難道要外面有所轉變,我們才有能力嗎?要是這樣,我們便不是天主的子女了!因為我們的能力不是來自祂,原來是要視乎外在的環境。不是這樣啊!我們的心要去體會聖神、祈求聖神。為甚麼?因為我們要有天主的愛,才能體會我們自己是天主的兒女。

第二篇讀經教導我們應學習耶穌基督,與祂一同埋葬、死亡,然後復活。怎樣才能像耶穌基督那樣?有天主的愛!有聖神!怎樣才能在充滿暴力的今天,繼續堅持和平?是非常困難的。怎樣在今天的情緒高漲底下,人人也憤怒之時,我們仍可以稍為和平、理性一點?很是困難的。怎樣在許多謊言之下,有人只讓你看到事情的片面之下,我們仍然有魄力地去尋找真相,說真話?我們要有這份愛在心裏,外在的環境確實沒有轉變,但我們的心境需要轉變。就由我們的家庭、朋友、善會裏的群組、兄弟姊妹當中開始。「主教!開口傾談是十分困難的,一開口已被人責駡。」那麼便不跟對方說吧!雖然我不說話,但並不表示我認同他,只是我要肯定自己跟他的關係。這份親人的關係,更加重要過我們的不同政見。既然這不是爭辯的合適時候,便暫時不談論吧!但我不會附和對方,只是不作聲,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愛比這些的不同政見還要深。若在群組或善會裏的兄弟姊妹,大家有爭拗,是可以明白的,但我們能夠用較和平、理性的說話來表達。若大家還未準備好,那麼就暫且不談吧!為甚麼?因為我們是信仰團體,不是政見團體。最終讓我們聚在一起的,是誰?是耶穌基督。我們不是為反對這樣或贊同那樣而聚在一起。沒有錯!政見確實有時會對我們影響很大,因為政治在社會上無所不包,但最終都是天主的愛。

我的身分不是「黃絲」、不是「藍絲」、不是「深黃」、「淺黃」、「深藍」、「淺藍」。甚至有人穿上印有「香港人」字樣的衣服,但我們的身分到最後都不是香港人。因為終有一天,我們都會返回天主那裏,我們再不需要住在香港了。是的,「香港人」給予我們很多的感情連繫,我們很開心成為香港人,甚至感到是一項榮譽,但這不是我們最終的身分,我們最終的身分是天主的兒女。所以,在動盪的時候,更加讓我們在這些磨練的契機裏,讓我們看見我們安穩的地方是在哪裏?我們獲得平安的地方是在哪裏?現在我們極需要的是什麼?。若我們信主的人都沒有平安、理性、和平。那麼我們還能作證些甚麼?若我們要求香港其他人要有和平、理性,是沒有可能的。

各位兄弟姊妹,實在是很難去實踐。在我們自己的家庭裏、群組裏、朋友當中,可能已有很多張力、矛盾。這是事實。所以我們需要祈禱,才能看到祈禱的用處,因為只有祈禱,我們才能深深體會自己是祂所愛的,祂會將聖神賜予我們。「將聖神賜與求祂的人」是耶穌在今天福音講論的最後一句話。既然是這麼重要,請大家一起背誦吧!「將聖神賜與求祂的人」來自今天的福音,是哪部福音?是《路加福音》11章13節,最容易的一節,亦是今天最後的一節。讓我們再誦讀一次。「將聖神賜與求祂的人」《路加福音》11章13節。

讓我們靜一靜,求天主讓我們體會祂的愛,體會聖神,求祂將聖神賜給我們。

創18:20-32
詠138:1-2,2-3,7-8
哥2:12-14
路11:1-13

© 夏志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