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介紹

丙年 聖週五救主受難紀念 (2019年4月19日)   夏志誠主教

耶穌死了!師傅離開了這個世界!門徒跟隨耶穌已經三年,但這一刻,一切的希望都好像幻滅了,生命還有甚麼意義呢?好人被殺害,而且是被殘酷及不公平地殺害。可是,剛才誦讀的那段《若望福音》,它所記載的卻很不一樣。透過若望的目光,我們看到耶穌的死亡是充滿着靈性、具有更深邃的意義。耶穌死亡的一刻,正是聖殿內祭獻羔羊的那個時刻,亦是《若望福音》開端時,透過若翰洗者的作證,指出耶穌就是「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祂是真正能免除人類罪惡的那一位。當耶穌被長槍刺透時,若望的眼光再次看到從耶穌身上流出的,不僅是血及水,也看到教會¾¾所有跟隨耶穌基督及相信祂是主的群體¾¾,教會的生命就是從這裏開始,藉着聖洗聖事及聖體聖事¾¾流出的血及水。所以,在沒有信仰的人眼中,耶穌的死亡是痛苦、殘忍、絶望和失落的,但在有信仰的人眼中,特別是透過若望的眼光來看,這是新的開始、靈性的變化、生命的提升!

為甚麼若望有這樣的眼光?各位兄弟姊妹,讓我們留意剛才聆聽的福音裡,並沒有提及若望這名字,一次也沒有,文中只提及「耶穌所愛的門徒」。特別在這時刻、這一段,耶穌看到十字架下的母親和祂所愛的門徒。所以若望隱沒了,取而代之的是耶穌所愛的那一位門徒。從《若望福音》第13章開始,若望把自己隱藏起來,也就是《若望福音》第二部分的開始。第一部分是由第1章至第12章被稱為「神蹟之書」,是若望通過六個神蹟:復活拉匝祿、治好胎生的瞎子、治好了38年在池邊等候、不能行走的癱子等等,來顯示出耶穌的光榮,但由第13章至第21章,敘述耶穌的苦難、聖死及復活,這部分被稱為「光榮之書」,而耶穌的第七個神蹟,就是祂自己的死而復活。這時候,若望把自己隱沒起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神秘的人物:「耶穌所愛的門徒」。這位耶穌所愛的門徒,因着耶穌的愛,他有新的目光,他看穿了、看透了苦難及死亡的意義。這裏提醒我們,不是我們對耶穌的愛有多少,而是我們體會到耶穌對我們的愛有多少;在這份被接受的愛裡,我們才能對生命有全新的看法。

我們的信仰是從哪裏開始?我們常常以為我們的信仰,是由相信耶穌那時刻開始。各位兄弟姊妹,完全不是這回事啊!我們信仰的美麗之處、有別於其他宗教的地方,就在這裏:在我們仍未來到世上、完全仍是無知的時候,祂已經愛了我們!我們的領洗就是我們的回應。甚麼是領洗?就是我們發現、承認我是祂所愛的,唯有憑藉這份愛的眼光,才能看穿別人所看不到的,「愛」可以幫助我們看得更深、更遠。

我們平常都會這樣說:「知子莫若母」,這是甚麼意思?看似有性別歧視之嫌,為甚麼不是父親?「母」只是其中一種說法而已,更好是說爸爸和媽媽一起吧!最了解子女的人會是誰?父母親最了解子女。為甚麼?因為愛,愛讓他們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事。

我們如何明白生命是怎樣的一回事?我們如何有能力穿透我們面對的痛苦、艱難或人生的挑戰?唯有接受和體會我們是被愛的。各位兄弟姊妹,這是我們的信仰!我們如何體會這份被愛?幾時我們敞開我們的心靈、幾時我們向耶穌訴說,幾時我們邀請祂:「主啊!現在我來到祢的跟前,張開雙臂,以謙卑的心,敞開我的心靈。主啊!讓祢的愛來充滿我,讓我體驗到我是祢所愛的兒子、我是祢所愛的女兒。」各位兄弟姊妹,我們應該是這樣祈禱的,我們是否這樣祈禱?我們曾多次向上主祈求各式各樣的東西,這不打緊,我們仍可以繼續這樣祈求,但在祈求其他東西之前,先祈求獲得這份恩典¾¾祈求我們能經驗到自己是祂所愛的。若望要將自己隱沒,是因為他非常明白耶穌不僅只愛他一人,耶穌愛每一個能體會祂所愛的人,於是他(若望)告訴我們,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耶穌所愛的那一位。

各位兄弟姊妹,讓我們在這時刻安靜下來,體會若望這一份忠告和提醒: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耶穌所愛的門徒。讓我們在心裏向主說:「主啊!請祢來,讓我體驗祢對我的愛。」

依52:13-53:12
詠31:2,6,12-13,15-16,17,25
希4:14-16;5:7-9
若18:1-19:42

©夏志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