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介紹

乙年 四旬期第三主日 (2018年3月4日) 夏志誠主教

各位候洗的兄弟姊妹,我非常高興在這裡跟大家見面。這數星期,大家應該都很忙碌吧!可能你們的堂區已為大家安排了很多活動,譬如:堂區神父有沒有跟你們面談?是不是要考道理啊?傳統上稱之為「考道理」,這使很多兄弟姊妹都感到害怕,因為不知道要考什麼道理。不過,就算不是考道理,大家也可以見面傾談一下吧!前兩個星期,你們參加了甄選禮,今天又來這裡參加考核禮,可能有些堂區還會舉行第二次、第三次考核禮。這段時期,你們還要繼續參與慕道班,每星期都有很多事情要辦,真的很忙碌,會一直忙到哪一天?直至領洗那一天,即3月31日,復活守夜就在那天晚上。雖然復活節是4月1日,但幸好不是在4月1日領洗,不然大家就會想:「是不是真的?」

我們學習道理大概最少需要18個月。若以小孩子出生計,一般就需要懷胎十月,但我們孕育一個基督徒,卻不止十個月,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時間。你們已經聽了很多道理,包括倫理、禮儀、祈禱、靈修等等。但現在還有幾個星期便要領洗了,大家依然記得多少道理呢?你們不要笑一笑就算啊!真的,回想一下,你說還記得多少呢?可能真的沒有多少呢!幸好我們每位神父都是很仁慈的,要不然大家可能不可以領洗了。

回想初期教會,是如何幫助候洗者作好準備呢?到最後階段的三個主日,即四旬期的第三、第四及第五主日,就是由今天開始,到下星期、再下星期的禮儀裡,會誦讀特別的讀經和禱文,於是漸漸形成了現今我們稱之為「考核傅油禮」的基本結構。它的中心思想是從何而來的呢?就是源自福音。四旬期第三、第四和第五主日的福音,不論是甲年、乙年、丙年,只要有候洗者,就會選讀《若望福音》。每一周都有一個特別的主題。今天的主題很明顯,就是講述「活水」,指出耶穌基督是活水,來自《若望福音》第4章。下星期呢?可能你們的導師已經跟你們說過了,是《若望福音》第9章。第9章要說的是什麼?是講述耶穌開啟了一個胎生瞎子的眼晴。它想指出耶穌是什麼?耶穌是光明。再下一星期呢?是來自《若望福音》第11章,它記述耶穌復活已經死去了四天的人,那是祂的朋友拉匝祿。這很明顯是講述主耶穌就是「生命」。所以,初期教會意識到我們如何可以更好地栽培候洗者走到最後的領洗階段,就是要讓他們認識耶穌基督最豐富的面貌。什麼最能說出耶穌基督為我們是哪一位呢?是「活水」、是「光明」、是「生命」!這些是不是已經說得很齊全了?當然這些都很豐富!又「活水」、又「光明」、又「生命」,但是還沒有說得齊全!耶穌基督是天主,那裡能說得完呢!於是,究竟祂是「活水」、是「光明」,還是「生命」呢?其實這些並不是最重要的!你可能會問:「那麼,主教,你在說什麼啊?剛才不是說都很重要的嗎?那麼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重要的是耶穌!耶穌是光明、耶穌是活水、耶穌是生命!各位兄弟姊妹,或者今日你記得的道理已不多,不過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重要的是你與祂的關係。我們如何深化這份關係?在一年半的慕道過程中,我們是否只是來學道理、聽講課?認為導師講解得很好,說聖經故事說得很動聽、很有趣,當講解做人的道理時,也說得很不錯哩!不過,我們不能只停留在「道理」那裡!我們要深化自己與耶穌的關係。至於如何深化?讓我們看看剛才那篇福音,雖然有點長,但卻是非常有意思。那位撒瑪黎雅婦人與耶穌談話,他們在談話的過程中,是如何深化關係?轉捩點是在哪裡?轉捩點就在其中一節,我覺得就是當那婦人對耶穌說:「先生,請給我這水罷!」這句來自《若望福音》4章15節。「先生,請給我這水罷!」回想二人對話開始之時,並不是這樣的友善。當耶穌向她說:「請給我點水喝!」這位婦人怎樣回應?她說:「你既是個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瑪黎雅婦人要水喝呢?」她的態度有點不友善,以致若望要在這裡加入註腳作解釋:因為當時的猶太人和撒瑪黎雅人不相往來。他們不會成為朋友,尤其受到「男女授受不親」的觀念影響,所以她這樣回答,也不足為奇。不過奇怪的是,這位婦人在與耶穌對話的過程中,她改變了,她對這位猶太男子的態度有所轉變,稱呼他為「先生」。

各位候洗的兄弟姊妹,你們為什麼來聽道理?可能有很多原因,不排除當中有些是不太理想的原因。有可能是「可憐天下父母心」,若為了兒女的好處,可以多做一點,就做吧!反正自己也做得到,沒有什麼所謂了。想到以前自己也曾在教會學校聽過宗教課,覺得也挺好的,反正現在都是一樣的聽課,所以就去聽道理了。這不要緊的!不要以為主教現在指責你們當初的想法是不對。不是的!你們看看那個婦人,她與耶穌在剛開始的關係也是很一般,但最重要是:繼續這份關係呀!就是繼續跟耶穌交談,並在過程中讓耶穌轉化自己。我們都要這樣的。大家就快要領洗了!我們不能只維持在開始時的那種態度,我們要轉變,讓耶穌感動自己,就像這位撒瑪黎雅婦人一樣。讓我們再看看那段福音,在交談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原來她的倫理生活也是不太理想。當談話到中途時,耶穌請她叫她的丈夫來,那婦人回答說:「我沒有丈夫。」耶穌說:「正對!妳沒有丈夫,但其實你有五個男人。」就是要指出她的男女關係非常有問題。但現在,在自己面前的這個男人,卻很尊重她,跟她傾談,視她為一個有價值的人,接納她。她看到耶穌這樣對待自己,看到這個人跟其他人很不同,心裡可能想到:「他不是利用我、不是從我身上討得什麼好處。」所以那婦人改稱耶穌為「先生」。然後,再傾談下去,她甚至更稱祂為「先知」,相信這人是來自天主。最後,她體會到耶穌就是默西亞、是上主應許我們的那一位,我們的希望就在祂身上。

各位兄弟姊妹,我希望你也經歷這個過程,好像這位婦人一樣,無論我們是如何開始、無論我們抱着什麼動機來參加慕道班。這不要緊的,不過現在快要領洗了,我們要像這位婦人般,要學習深化這份與主的關係,學習交託給祂和信賴祂,要體會到現在我需要建立我的祈禱和讀經習慣,我要在教會團體裡,準備或已經參加一些信仰團體。我們要有這個決心,否則這份與主的關係,就只會停留在那些道理之上,只會在意學懂了多少知識。事實上,無論導師教導得如何優秀,相信你很快就會把道理忘記。又或者經過一年多的相處,你跟那班慕道團的同學有多麼熟悉,甚至你很喜歡回去跟他們見面,但在領洗之後,有些人可能會搬家,又或會離開,很可能最終大家都四散。當你回到教會時,又不認識其他人。怎麼辦?不要緊的!你認識耶穌!對不對?你跟祂有一份親密的關係。

近年來,我們很感謝上主賜給我們的教區很多的祝福,每年都有三千多位兄弟姊妹領洗,有時接近四千位,或者有時多一點,有時少一點。但近來已經開始有不少人說,一方面我們真的很感恩,但另一方面似乎領洗的人很多,但回來教會的人卻很少,見到來聖堂的教友總人數似乎都是差不多。不過不要緊的,如果我們與主建立了一份深厚的關係,你不會走得很遠的。或許有時我們會遭遇到一些困難,或許面對一些誘惑,又或許領洗後有種種藉口,甚至是有種「領洗前很忙碌,每星期都要回來,領洗後,不如就放假」的想法。有些人真的是這樣想的,當然這樣並不好,不應該這樣子。但如果你堅持著與耶穌這份愛的關係,體會到祂如何明白你、諒解你、接納你。這樣,你們不會離開祂很遠的。

讓我們在耶穌身上,體會到祂就是「活水」。讓我們以撒瑪黎雅婦人這句說話來祈求耶穌:「請給我這水罷!」願意祂解除我們人生中那份最深的渴求——渴求生命的意義、渴求知道人生的路應該如何走。「請給我這水罷!」來自《若望福音》4章15節。記得嗎?我們要記著,才可將撒瑪黎雅婦人的這份懇求變成為我們的祈禱。我們可以在這幾個星期裡,走到耶穌面前,向祂這樣說:「請給我這水罷!」來自《若望福音》4章15節。記得嗎?既然你們都說記得,那麼,不如就一起背誦,好嗎?果然真的記得,但又讓我們記得在這句話之前,那個撒瑪黎雅婦人如何稱呼耶穌?「先生」,我是故意不讓大家背通誦這一句「先生」的,因為你們快將要領洗了,所以你跟耶穌是什麼關係呢?你會如何稱呼祂呢?我希望你不會稱呼祂為「先生」。

讓我們靜一靜,在心裡問問自己:「我會怎樣稱呼祂呢?」然後也讓撒瑪黎雅婦人這句說話成為我們的說話、我們的祈禱,成為我們對主耶穌的懇求:「請給我這水罷!」

考核禮採用了甲年讀經:
出17:3-7
詠95:1-2,6-7,8-9
羅5:1-2,5-8
若40:5-42

©夏志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