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介紹

乙年 常年期第廿三主日 (2018年9月9日)夏志誠主教

八月底,我跟聖神修院的修生們一起走了一趟「旅程」。我擔任的其中一項職務是聖神修院院長,所以想在九月開學前,跟他們完成一件創舉。修生們問我:「院長,那是甚麼創舉呢?」我說:「我們從最遠的堂區,即位於北方,從最遠的北區元朗聖堂,步行回來聖神修院吧!行程需要數天,當然,大家都要背著睡袋、地蓆,以及一些替換的衣物;我們還會到數間聖堂留宿。」那時,修生們聽罷,就像你們現在的反應那般吃驚不已。年輕人不是應該做這些事情的嗎?趁著自己還年輕,難道要等待年老,連行裝也背負不起時才做這些事嗎?有些事情完成過後,當回首從前,就會覺得是一項創舉,所以年輕時應該做這些事情的。我們在八月底,走了這趟旅程,走了四日三夜,全程約八十多公里。回看這趟旅程,最興奮的人倒是我自己,所以總是走在前頭帶隊。記得在行程的第二天,天文台先後發出黃色和紅色暴雨警告,我們當時正在青山公路,由屯門前往荃灣的途中,當日需走二十二公里,當時雨勢很大,我也算是仁慈,讓那些希望乘搭巴士的修生可坐車去,約定大伙兒在荃灣會合。於是有數位修生選擇坐巴士。我心想:「既然有人坐巴士去了,那剩下的人和我就更應走快一點。於是我們較之前還要走得更快。我當時認為,如果自己走快一點,跟隨在後面的他們也會相應地走快一點,那麼就可更早抵達荃灣,大家也可以早點休息。」這是我當時的想法。

翌日,我們有小組分享,大家一起祈禱、聊天及分享。我想是上主賜力量給其中一位修生,使他有勇氣分享:「我們為甚麼要走這趟旅程?院長曾說目的是為建立團體。」因為我的想法是:在旅程中,大家一起聊天、面對艱辛,晚上又一起在大廳睡覺,可以更深入地認識彼此,即使連誰人打鼻鼾也知道哩!因為平常,大家分房而睡,這是不會知道的,但現在都知道了。我相信這是建立團體的方法。這位修生連接說:「前一天,我們一隊人,其實只是數個人而已,有的人走得很快,有的走得很慢。其實這是否真的在建立團體呢?可能跟隨在後的人會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認為沒有人理會他們,覺得在後方追趕著隊伍實在很辛苦!」雖然那修生沒有指名道姓,但當我聽後,心裡知道他講述的就是我。我十分感謝天主!讓我懂得聆聽,也讓我的修生敢於發言。因著耶穌基督─―我們由祈禱開始,因著一個分享、一個祈禱,使他有這勇氣說出來,而我也有這勇氣去聆聽。接下來的兩天,我為處事的方法作出了改變,有時我會走在隊伍的後方,放慢步伐跟修生們一起走。的確!原來需要聽到和說出話來,實在很不簡單。

福音記載耶穌行了一個奇蹟,祂「開」了一個又聾又啞的人,使他能聽得到、說出話來。昔日當然是一個真的奇蹟——耶穌治好一個人,使這人可以聽到及說話,那真是很厲害!不過,現在的奇蹟卻一定是這樣,偶然天主會顯奇蹟,例如近這百多年期間,在露德共發生了七十件奇蹟,是 力不能解釋的,有很多病人痊癒了,所以奇蹟偶然仍會發生。但重要的不是這些疾病是如何痊癒,而是我們這些所謂「正常」的人,能否聽得到那些我們未必願意聆聽,卻又是真實、真理的說話;又或者我們可有勇氣說出我們應該說的話,而不會感到畏懼及擔心。我想這是更為重要的,我們要看看可以如何作出這些突破,如何有這種力量。

我覺得今日福音為我們指出一條道路。這條道路是甚麼?那就是與耶穌一起,被耶穌所接觸,讓耶穌來醫治我們,我們才可擁有這份聽得到、說得出的力量。你看看福音怎樣記述?這個是又聾又啞的人,當然是他的朋友把他帶到耶穌面前,求耶穌為他覆手。耶穌有沒有立即為他覆手?沒有。那是否耶穌不行呢?不是,耶穌可以做到的。不過,耶穌首先帶他離開群眾,走到一旁,那是指周圍沒有他人,只有他跟耶穌在一起的時候。這裡指的是甚麼?是說耶穌首先願意與他建立一份個人的關係,那好像是說:「因為你信賴我,現在我治好了你。我不是在表演魔術,也不是想以表演來譁眾取寵。這裡四周有很多圍觀的人,若他們見了我行這奇蹟,就會覺得我很厲害,人人都會拍掌叫好!」不是的!耶穌不是要做這些事情,耶穌是想醫治他的病,好能醫治他的心,所以要建立一份信賴的關係。試想想,耶穌要牽著他走一段路,兩人互不認識的,但這位聾啞人卻十分信賴耶穌。他們走到一旁後,耶穌接著又做了一些很奇怪的事情,是我們現在認為很不衞生的舉動,就是把手放入耳朵裡,還把唾液抹在他的舌頭上。嘩!是否弄錯了些甚麼?這很不合衞生呢!為甚麼祂會做這些行動!?想想這些行動想表達甚麼意思?這是想表達出哪裡是這個又聾又啞者的弱點?哪裡是他的脆弱處?原來就在耳朵和舌頭。耶穌願意接觸我們最脆弱的地方,來到我們最軟弱的地方,祂在那裡醫治我們。看看耶穌的憐憫、愛與關心,就是如此實在而具體。

我回想起小時候,母親餵我吃粥的情景,現在想來也是不合衞生的。她先舔一口,然後又餵你吃一口。當中你們上了年紀的,今天回家照顧孫兒時,千萬別這樣做,否則子女會責備,沒什麼情面可言。話雖如此,從前我們沒有多少衞生意識,也不認識什麼病菌,因為出於關心,害怕燙傷小孩子,就這樣做了,這是一份愛的表達,所以不會細想衞生的問題。當然,今天我們不應該這樣做,但我們應該同樣地表達出那份關心與愛。耶穌在這裡,進入這位聾啞人最脆弱的地方,表達他的關懷,在那裡醫治他,讓他可以聽、可以說。

聽不到、說不出,使人感到很無力,覺得自己很無奈、很沒有用。我想,今天我們也有很多無力的時候。青年人面對讀書、考試、升班等等,感到很無力。剛開學的這數天,新聞報道指出學生很擔心,不知學業會怎樣,尤其是小學升中的學生;但成人總覺得不用那麼擔心,人人都是這樣成長的。不是!他們只是小孩子,當然會擔心。我們覺得是微不足道的事,他們會覺得是大事情來的。他們覺得很無力、很無助。又看看我們成人是否甚麼都行?其實也是一樣的!我們也面對很多深感無力的事情,也有很多辦不到的事情。青年人無力「上樓」、結婚、找配偶或對象。我們中年這一群人,上有長輩、下有子女及年青一代,自己也疲於奔命,整日跑來跑去、忙東忙西,也不知道自己做了些甚麼。年長的人就更加無力,因為疾病纏身,看看日曆記下最多的事項是什麼?是覆診!使人有很大的無力感,人生好像很無奈,甚至整個時代也好似很無力的。香港人常常希望享有更多的民主,現實裡卻很無奈;中央政府也覺得很無奈,希望你不要說這些、說那些,為何你們硬要說這些呢!在這邊廂禁止不可以的,卻在另一邊廂跑出來,所以大家都覺得很無奈。整個世界好像也很無奈,美國總統算有很大的權勢吧!動轍可以要別國給他數百億的關稅。那又怎樣?下個月公布中國貿易順差,又賺回美國數百億元。美國總統也會感到很無力的!

不過,信仰卻是很有力的,不是我們有力。我們人類真的十分有限,可以做些甚麼呢?真的很沒用,有力的是「祂」!當天人們看到耶穌行這奇蹟的時候,他們說甚麼?「他所做的一切都好,使聾子聽見,叫啞巴說話。」因著耶穌基督堅強我們,於是我們有勇氣打開我們的心,去聆聽那些我們未必很喜歡聽到的,那是真理的說話,他人可能說出了我們的一些欠缺、不是,若有人指責我們,就像是刺中我們;但不用害怕,耶穌與我在一起,我要聆聽、接受,然後在其中成長和跨越。除了聾子聽見之外,還有啞巴會說話,我們也有害怕的時候,害怕說出後,不知別人會說甚麼,對我有甚麼看法。「的確這句話或許是正確的、是真理,不過做人不用太執著,有時不要這樣。」我們也會懼怕。但當耶穌跟我們在一起,我們就有力量,可以說出來,還懂得怎樣表達。

我覺得今天這句說話,真的很值得我們記在心裡,背誦多幾遍吧!我再給你們背誦多一遍,然後邀請你們一起背誦,好嗎?「他所做的一切都好,使聾子聽見,叫啞巴說話。」《馬爾谷福音》7章37節。737,坐飛機,很容易記。

現在,讓我們靜一靜,懇求主耶穌基督使我們聽見、使我們去宣講。

依35:4-7
詠146:7,8-9,9-10
雅2:1-5
谷7:31-37

©夏志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