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介紹

乙年 復活期第五主日  (2018年4月29日)   夏志誠主教

我來元朗聖伯多祿聖保祿堂主持彌撒,已有一段時間,不時都有教友問我這麼早就來到的方法。其實現在的交通非常方便,只需乘搭西鐵,在朗屏站下車,步行十分鐘,即可到達,若急步走,更不用十分鐘呢!香港的基建的確十分發達,就以今年落成的大型基建計,就有港珠澳大橋,高鐵仍在爭論中,其他的還有「三跑」也快將展開工程,那不是指跑馬,而是指第三條機場跑道。若香港以這些偉大的工程來看,我們的確應該感到很高興的。可是,若以每年「全球快樂指數」、「微笑指數」等結果來看,香港總是名列榜末。就以「不開心指數」為例,根據調查的55個國家中,香港排行第七名,與南非那些多搶劫和治安不太好的地方,以及土耳其有地震、種族問題等國家並列,即代表香港等同那些地方,雖然我們也比伊拉克、阿富汗好一些。為什麼我們不會因有這麼多的偉大工程而開心、喜樂呢?以「微笑指數」為例,調查全球140個國家及地區,香港排行倒數第17名,即排行第123名。「微笑指數」是觀察一般人在購物、車上、路上等等的時候有否展露笑容而計算出來的,看來這些調查結果是頗為準確的。我剛表示乘坐西鐵到元朗,可節省不少時間,但不比昔日開心。若是昔日,雖然交通不甚方便,要花上半天才可到達,但當時感覺頗開心的!你看看現在的人們在車廂內做些什麼?在日間,無論在地鐵或輕鐵裡,他們大多忙於上網、看手機等,人人都是「低頭一族」。不過,今早有些不同,若你在大清早有乘車的經驗,便會知道大部分人是在睡覺的,那是很疲倦、很沉悶的狀況,總之是很無力、沒有什麼方向似的。我在想:是否因為早起身就沒有精神?還是因為昨晚工作至很晚?也許因為交通方便,所以一下子就可以去到大陸內地。昔日因為交通不便利,大家反而不致工作得太勞累。現今交通發達,你卻更加疲勞,你離開家庭的時間會更長,你更加少了與自己所愛的人在一起的機會,這是很難令人開心、快樂,也真的很難笑起來。人怎樣才可有生命力?說得不錯,這些所謂基建或偉大的工程是很大的成果。很多政府官員、政治人物都說香港人很厲害,應該引以為榮。不過,我們還是笑不出來。因為生命的提升才是最重要的。我們有沒有比從前更開心?什麼使我快樂?什麼能支撐我的生命?

今日第一篇讀經是很特別的,有關掃祿的論述,我們會看成是保祿,因為保祿的名聲比掃祿大。讀完後才醒覺剛才論述的是掃祿,而不是保祿。他們是否兩個不同的人呢?並不是如此!只是當時的人有兩個名字而已,並不奇怪。正如我們同時有中文及英文名一樣,別人叫你的英文名字,如Paul、Joseph、Mary,但你的身分證卻顯示另一個中文名字。當時的掃祿與保祿是不同的,有希伯來文的名字及希臘文的名字。那麼稱為掃祿是指什麼?那時的他並未完全被教會接納,雖然他已悔改了,已在大馬士革路上與主相遇,他十分希望加入基督徒團體,但不可以!正如剛才的讀經所講述:當時的門徒非常害怕他,因為他不久之前才迫害過他們,所以保祿不能加入團體。試想想新教友在領洗當晚的情景︰全場鼓掌歡迎,唱起《我是教友》的歌曲來,大家十分興奮及雀躍。我想問問:在這台彌撒,有沒有新教友在場?有的。真好!我們應鼓掌鼓勵。可是,有沒有人再恭喜你?剛才你來到時,有沒有人因為覺得你來參與彌撒,想到新教友沒有流失而特別歡迎你?我想沒有罷!大家已把你當作「老教友」般看待,我們的興奮心情好像很快已成過去了。幸好,我們的信仰不是靠著這些東西,是靠著與耶穌的關係。

所以,保祿承受著極大的衝擊,他與主相遇後來到這教會,可是沒有人接待他、接受他。我們可以想像到他的心情,或許他可以因此不再相信耶穌,有不再跟隨祂的想法。但是,有一個人接待了他,那是巴爾納伯。我們不大熟悉巴爾納伯,不曉得他曾做過些什麼。不過,他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接待了掃祿,引領他與門徒相見,並告知門徒掃祿已真心悔改,他與耶穌相遇了,所以他們應相信他,給他機會。於是,掃祿的生命轉變了,保祿的生命得以提升,由掃祿轉變成保祿。這個中文名字的翻譯是多麼美好,必須稱讚方濟會以前做翻譯聖經的兄弟。以前的名字是「掃」,「祿」是基督徒,是好的意思,如今是「保」,有保護他們的意思。有人接待、有人諒解、有人聆聽他的故事,原來人的生命會被提升、會轉化,便會有力量的。所以,耶穌在福音中說:「那些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的,都會結果實。」果實是什麼?果實並非成果,也不是功績或偉業。果實是生命!對嗎?果實其實是種子來的,不過外面有營養包裹著。譬如:蘋果,我們因為不大喜歡中心那部分,所以是不會吃,並會棄掉它,不過為蘋果樹來說,它實在是非常重要,其作用是延續生命下去,我們只是吃了它外圍的營養部分,但生命是可以一代一代的傳生下去。

耶穌曾說過「那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的基督徒就有果實,可以傳生生命,可以多結果實。祂強調是住在他內,不是那些聽聽便了事的人,也不是走出教堂後,便把祂忘記得一乾二淨的人。跟主的關係應該是永遠在一起,任由風吹雨打都分不開的,這才是住在祂那裡。「我住在他內,他住在我內」,所以我們不僅要時常返聖堂參與彌撒,我希望牧職人員們不要只勸勉大家勤返聖堂就算作「好教友」!因為耶穌說要「住在他內」,即是返聖堂,也要「他住在我們內」,所以我們雖然會離開聖堂,返回家中、辦公地方、到我們的朋友當中,飲茶、吃飯、傾談,但仍必須帶同耶穌在一起,是因著耶穌住在我們內,那麼我們便可結出果實。例如:見到一位街坊不甚開心,雖然不知道原因,但先為他祈禱,繼而走到他跟前,與他傾談一下。又或見到一位姊妹神不守舍似的,與平常的她判若兩人,於是前去問候她。這就是果實、是生命、是提升了。

我們是誰?能體諒多少人?能聆聽多少人的辛酸?若我聽他的,又有誰來聽我的呢?所以耶穌說:「要住在他內。」要跟祂有這份關係。因為真正的愛不是在你內,而是在他內,這就是我們返回聖堂後,需要離開的原因。在聖堂裡,我們聆聽祂的聖訓和領受祂的聖體聖血,然後與祂一起走出去,這份轉變生命的力量、提升生命的力量是祂賜給我們的,並不是我們有的。

我很喜歡這裡,除了可參與彌撒外,還有朝拜聖體的地方。朝拜聖體是一個很好的靈修功夫(方式),當然這不是唯一的,還有很多其他不同的方法。不過,我多次來到這裡,吃過早餐後便會到那裡朝拜聖體,感覺非常好!吃早餐是肉性的生命,朝拜聖體是靈性的生命。讓我們多些親近耶穌,與祂一起,讓祂感動我們。

第二篇讀經《若望一書》論述了什麼?即使我們責備自己也不用害怕,若我們親近天主的話,天主的心比我們還要大,祂時時諒解我們、關懷、憐憫、寛恕,時時賜給我們力量,時時給予我們結果實的力量。「那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的,他就結許多果實。」《若望福音》15章5節。請大家背誦這聖經金句,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句話。讓我們背誦它,讓我們記在心裡。讓我們一起背誦吧!這句話好似未能進入你們的心裡,我怕你們只顧著忙忙忙,似大多數的香港人般,不斷地去做,卻沒有結果實,沒有生命,這樣不行,我們不需要做很多的事情,卻應要有質素的、提升生命的、轉化生命的,不是靠我們自己,而是要依靠祂,依靠祂的說話、祂與我們的關係。我們再背誦一次吧!

各位兄弟姊妹,讓我們靜默片刻,讓這句話進入我們靈魂的深處,進入我們的心底,讓我們住在他內,他住在我們內,讓我們的生命被祂轉化、被祂提升,好使我們有力量,與主一起離開聖堂,去我們接觸的每個人那裡,讓他們的生命也轉化及提升。

宗9:26-31
詠22:26-27,28,30,31-32
若一3:18-24
若15:1-8

©夏志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