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介紹

乙年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2018年10月28日) 夏志誠主教

若大家按照我今早的邀請去閱讀教宗的文告,那麼你應該看到剛才恭讀的這段福音。教宗在《第二屆世界貧窮日文告》裡引用了「巴爾提買」這故事。文告中提到巴爾提買就像那些貧窮的、卑微的人那樣,他們在呼號。教宗也引用了《聖詠》第34篇7節所述:「卑微人一呼號,上主立即俯允。」所以,教宗指出巴爾提買就是這些窮人,他正在呼喊着。教宗問:「我們在哪裡?」他說我們可能是站在耶穌身旁的那群人。這群是甚麽人?可能包括門徒,那是必然的,因為他們跟隨耶穌四處傳揚福音,可是他們好像不明白耶穌的心意,不太明白耶穌對貧窮弱小的兄弟姊妹有一份特別的關心,或者不僅是門徒不明白。在耶穌身旁,除了門徒外,還有甚麽人?也許是群眾吧!對嗎?他們只是來湊熱鬧,目的是為看耶穌何時又變出甚麼東西來,或聽耶穌講一篇動人的道理,他們就是懷着這樣的心態前來。

那麽,我們確實值得撫心自問:「我們在哪裡?」我們會不會跟這群人一樣?不會的!我們是關社組成員,在堂區也算是較熱心的教友。可能大家都是圍繞着堂區生活,就像昔日的門徒、跟隨耶穌的人那樣,若真的是如此,頗值得我們自我反省:我們會不會有時都覺得那些貧窮的人在喧鬧,實在礙手礙腳?也許你們會說:「不會的,我們是關社組,本着為窮人服務的。」是的!但那些多是經過我們篩選的對象呢!我們為這群人、那群人服務。正如今早我跟大家分享的,我們不一定注意到有些需要幫助的人,可能就在我們的家裡;也有些卑微的、貧窮的兄弟姊妹,他們正在呼號着,但我們聽不到,甚至覺得他們很麻煩,希望他們不要再喧鬧;也許他們正是我們服務的兄弟姊妹,不過,當中有些人卻不太合作,有些人更想得到這些、又想得到那些。對嗎?

我曾到南昌邨仁愛之家,參與派飯的工作。請不要認為受惠者必定向你道謝,他們一定不會,還會要求這款餸菜多一些,另一款餸菜少一些,又質疑你給別人的,總比給他的好,不論是任何東西,他們都會爭奪。所以我們會感到他們是何等的麻煩,我們心裡可能想着:「我們在服務他們,他們還諸多要求,又要這樣、又要那樣。」但我們可有聽到他們內心的埋怨、嫉妒及不開心,是訴說着甚麽?可能這是想說出他們沒有經驗到愛,他們希望得到別人的關心。「他們」可能是我們公司的同事,或是兄弟姊妹,他們看來是一個麻煩人,最好還是不要接近他們,所以當他們走這邊時,我們便要往別處走。說不定我們曾出現這些情況,對嗎?他們並不是我們的服務對象,不過,可能他就是「巴爾提買」,他在這裡呼喊着。當然,有時我們也會覺得他們礙手礙腳的。我們關社組的成員已經預備好一切了,而且有周詳的計劃,理應順暢地進行,誰知這個人卻阻礙着,他不但提出這問題,又在討論別的事等等。這時候讓我們懂得聆聽,不要拒絕貧窮人的呼喊聲。所以若從一個角度來看,或許我們就是耶穌身旁的這群人。

當我們細心再想,說不定我們就是「巴爾提買」哩!剛才我們已分享,也許我們都是卑微的、貧困的、不富有的、僅可糊口的打工仔而已。至於這回避靜、靈修日的收費,若不是只需繳付五十元,實在不會參加。可能確實如此!不過,如果我們真是「巴爾提買」,我們要加倍留意,他是怎樣的?他不是自怨自艾的喊窮,或認為自己沒用處,便就此罷休。不是!巴爾提買用盡一切方法來讓自己脫離這種貧困和卑微的境況。對嗎?他希望爭取到跟耶穌接觸的機會,好能獲得真正生命的圓滿。他真是淒慘至極,他不但是乞丐,更是瞎子,可是他並不甘於這模樣,他雖然看不見,但可以聽到。於是福音怎樣論述他?當他一聽到是納匝肋人耶穌,便立即喊叫,他不僅聽到,還有一張可發聲的嘴巴,他不斷大聲地喊叫,相信當時的他必定令人感到非常煩厭。

我們又如何?我們也應大聲喊叫。我們在某些事情上是很不濟的,我們貧窮又無助,這確實存在於我們當中︰或在家庭裡、或跟子女的關係、或認為自己諸事不順、「頭頭碰着黑」似的。我們要信靠祂,也許我們有祈禱,但奇蹟卻沒有出現。請看看巴爾提買,他叫了很久,遭人拒絕──叫他不要喊了,可能說耶穌要趕路,不要騷擾祂,或者說耶穌正要講道理,不要阻礙他呢﹗但他怎樣,福音如何論述?他越發喊叫。意思是他不僅喊,他還喊得更大聲。我們需留意他喊的是甚麽,他喊叫甚麽?「耶穌、達味之子,可憐我吧!」這句說話是多麼重要!「達味之子」是甚麽意思?第一篇讀經指出了「達味之子」的意思,天主就是那位照顧人的天主,祂一直以來應許了祂要眷顧人。在舊約裡說明的「達味之子」,即是已應許達味,將來會派遣一個人來繼承他的王位。於是巴爾提買承認耶穌就是被派遣的那一位。

「可憐我!」這個乞丐巴爾提買承認自己是一個可憐人。很多時候,我們不會承認自己的可憐,總認為自己做得來,可以應付,不用別人的幫助。我們看似很棒,不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所以,怪不得有時我們無法得到天主的幫助,因為我們沒有跟他那樣的求:「達味之子,可憐我吧!」我更欣賞他的甚麽?他的第一句話是說甚麽?是耶穌。福音中,沒有多少人稱「耶穌」為耶穌。你們可有注意到?只有兩個人,第一個是巴爾提買,第二個是十字架上的強盜。「耶穌」是很親切的名字,他聽過耶穌曾幫助其他人。「幫我!」他很渇望耶穌幫助他呢!後來,當耶穌呼喚他時,這乞丐怎樣?我們閱讀福音時要仔細地、用心地看,因為每字、每句都很重要。你們應知道從前的那個年代,不像今天的我們──曾寫過的訊息,最好不要留下任何痕跡,就如時下的年青人最流行的社交媒體是甚麽?「Snapchat」。甚麽是「Snapchat」?就是你所寫的訊息,在一段時間後就會自動消失,這跟從前間諜片的劇情般,幾分鐘後訊息便會自動銷毀,轉瞬間消失得無影也無踪!你們有沒有看過這類電影?沒有?你們真的年輕?還是假裝年青?!因為不留痕跡,所以可任意書寫,覺得並沒有大不了。但從前時代,是書寫在羊皮紙上的,羊皮紙的價錢很是昂貴,所以寫的每一個字都是非常重要。那麽,巴爾提買怎樣?當他聽到有人對他說:「放心,祂叫喚你!」接着他怎麼樣?他連自己的外衣也不顧,立即跳起來,走到耶穌跟前。試想想,若他跳起來後,走到耶穌那裡去,但耶穌沒有治好他,他怎麽辦?他還能找回自己的外衣嗎?或許你認為失掉的那件外衣就作罷,但你可知那兒是巴勒斯坦,晚上的天氣很寒冷,若曾到聖地的人應知道當地的天氣情況,日夜溫差頗大,日間氣溫跟現在香港的差不多,接近30度,晚間的氣溫卻清涼得多,只有十多度,所以外衣是非常重要的,沒有了,他在晚上會凍死的。這裡說明的是甚麽?他對耶穌有極大的信心,他完全相信祂──他立即跳起來,連外衣都不顧,他確信耶穌必定會幫助他。各位兄弟姊妹,若我們是巴爾提買的話,我們有沒有這份信心?有沒有這樣全心全意地投靠天主?若是有,天主必會給予我們慷慨、大方的愛,天主定必幫助我們,但不一定用我們的方法,不過,他定會讓我們獲得遠遠超過我們所想像的。

當我們默想這段福音時,想想自己可能是耶穌身旁的群眾,又或是巴爾提買這位乞丐。我再從這裡想,我們會不會是耶穌?也許有這可能性呢!為甚麼?我們是基督徒。基督徒要做的是甚麼?基督徒應做基督,對不對?今天耶穌不在這裡,但我們在這裡。若我們要做基督,那麽耶穌做了甚麽?你們應留心,耶穌是很用心聆聽的,那麽我們都應用心聆聽,像今天教宗在文告裡所說的──應聆聽貧窮、卑微的兄弟姊妹的呼喊聲。我們應靜心、敞開我們的心來聆聽,聽到他們內心最深切的需要,並不是強行把自己認為適合的東西給他們,然後,要求他們向我們道謝,不應是這樣的。教宗在文告裡,一再告訴我們,不要以為做了那些事,便是何等的重要,不要以為自己幫了別人一個大忙。才不是!你應該先聆聽他們實際的需要。有時,我們做事是為了我們自己,就如今天,我們舉辦了一個基層飯局,有數十人參與,很是高興。我們為他們預備了一頓飯餐,頗有滿足感呢!但我們是否真的幫助了他們?應要小心!所以耶穌用心聆聽,那時有很多人圍繞着祂,但祂仍能聽到巴爾提買的喊叫。然後怎樣?耶穌讓他來到自己的跟前。接着又怎麼樣?很特別的。耶穌對他說:「你願意我給你做甚麽?」你可以認同這句子是特別的,也可以不認同。原來,耶穌不是第一次這樣說,祂在行其他奇蹟時也是如此,他多次同樣地問:「你願意我給你做甚麼?」有時,我在想:「耶穌,祢確實多此一問,他是瞎子,為何還要問他呢?他當然願意是開眼吧!」但耶穌就是與我們不一樣。打個譬喻:你貧窮得沒有食物,那麽,我就給你食物吧!耶穌不是這樣做,耶穌尊重他。這個尊重的態度是很重要的,不是把已預備的東西硬塞給他,強迫他收下,而他也不能拒絶。耶穌首先詢問他,尊重他,問:「你願意我給你做甚麽?」是問「你」,不是「我」,最重要的是「你」,不是「我」。各位兄弟姊妹,當我們關心其他人的時候,應具備這顆心,重要的不是我們要準備的東西,而是人較一切更重要。以舉辦基層飯局為例,我們不應只是提供食物,我們應與他們一起享用,與他們傾談,關心他們。當探訪劏房戶時,我們不要只重視攜帶的東西,而應是跟他們做朋友。我們上街遊行時,不是光喊口號,而應是關心那些在這制度下被困擾的人,及那些得不到福利的人。

耶穌問:「你願意我給你做甚麽?」接着還說了甚麽?「去罷!你的信德救了你。」其實是誰讓他看見?應該是耶穌吧!但耶穌竟然說:「你的信德救了你。」耶穌把這個奇蹟、這救恩,歸功於巴爾提買自己。當我讀至這裡時,我頓覺耶穌真是十分厲害!這就是今天我們常提及的甚麽?是「充權(empowerment)」。若那些人總是需要我們的幫助,那可不行了。他總是需要我們幫助,而我們也總得要幫助他們,這不是長久的辦法。整件事應該是怎樣的?應該是讓他們自己幫助自己。所以耶穌說這句話是指甚麼?是「充權」──「你的信德救了你!」這是因為你自己的緣故,因為你相信,所以你看見。

各位兄弟姊妹,我們默想這段福音的時候,若我們是在耶穌身旁的群眾或門徒,我們需懂得聆聽窮人的聲音。若我們是「巴爾提買」,我們應學習他那樣投奔耶穌。若我們以基督徒自居,就應以耶穌為榜樣,來幫助我們的兄弟姊妹,讓他們重新站起來,也讓他們知道是他們自己的付出、是他們的信德、是他們的願意解救了他們。

今天邀請大家背誦巴爾提買說的一句,是多麼重要的一句:「師傅!叫我看見!」我跟大家分享了那麽多,很希望看見大家若是巴爾提買的話,投奔耶穌;若是基督徒的話,投奔耶穌;若是門徒的話,我們也投奔耶穌。「師傅!叫我看見!」讓我們一起背誦《馬爾谷福音》10章51節,這是很簡單的一句話。巴爾提買開了眼之後,他做了甚麽?他跟隨耶穌。這實在有點兒奇怪,以一般人而言,當眼晴開了以後,必定趕快回家或趕緊去找工作。對嗎?但巴爾提買不是這樣做,他跟隨了耶穌。

希望我們在與耶穌相遇當中,祂開了我們的眼,我們更深地跟隨他。讓我們靜一靜,每一個人在心裡對主說:「師傅!叫我看見!」

耶31:7-9
詠126:1-2,2-3,4-5,6
希5:1-6
谷10:46-52

©夏志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