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介紹

甲年 主顯節  (2017年1月8日)  夏志誠主教

傳統上「主顯節」稱為「三皇來朝」,當中存着很多誤解。首先,福音並沒有記載是「三位」,後人可能是從三份禮物推想出來而已。而且無三不成幾,所以最少也有三位吧!其次,福音也沒有記載三皇是皇帝,只說是「賢士」,外文「賢士」可理解為聰明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指在政治或軍事上具有統治能力的人,如同皇帝一樣。所以教會現在稱這節日為「主顯節」,這名稱就很貼切 ── 天主的榮耀和光輝,即是:祂對人的愛要彰顯出來。

賢士來自東方,他們並不是猶太人。他們象徵著《依撒意亞先知書》第六十章(第一篇讀經)所說的「萬民都要奔赴祢的光明」。這個觀念在舊約中很特別,因為在舊約裡,普遍地指出天主的救恩只是為以色列人,因為他們是選民,其他民族並不是天主所揀選的,是次一等的,天主也沒有與那些人立約。有些釋經學者推論:很可能當時猶太人充軍以後,有機會接觸其他民族。當充軍回來後,他們體會到天主其實不是他們想像的那麼「細」。事實上,天主不只照顧以色列民,也照顧其他民族,祂是很「大」的天主。於是,在以色列民中出現了一種「普世」的想法。因而在《依撒意亞先知書》後期部分(現在看的是第六十章,全卷共有六十六章),講及所有人都來朝拜我們的天主。福音中的賢士正代表著這些非猶太人、從外邦人當中來的人,其中也包括我們。

當我準備這主日道理時,忽然想起一首舊日「星」有關的歌曲:「閉起雙眼睛,心中感覺清靜,再張開眼睛,怕觀望前程。夜冷風更清,這一片荒野地,沿途是歧路,我方向未能明。啊!啊!不見朗月,導我迷途只有星。」這首歌使我猜測:那些賢士在路上會不會都有這種感受?就是那顆星照亮著他們!當賢士找不到路、前路不明時,賢士不知往哪裡走時,就是這顆星帶領他們。我覺得《瑪竇福音》第二章第二節非常深刻地、濃縮了賢士尋找耶穌基督的過程 ──「我們在東方見到了他的星,特來朝拜他。」他們看到那顆星,特來朝拜祂。天上有很多顆星,許多人也看到。不過可能現在香港人不容易看到星了,因為有很多高樓大廈,沒有什麼機會看星了。

但為甚麼這幾位賢士能看見到那顆星呢?除了因為他們有點研究,懂得觀星外,我相信賢士必然也有一顆寧靜的心,願意追求一個具深度靈性生活的心。他們不像一般人見到星,看一看,只覺得有很多很多,幾美麗啊!之後,就去工作,或睡覺了。賢士卻不然,他們願意花時間深入研究。這點提醒我們:今天,我們如何能度一個有深度的生活呢?在香港,很不容易,我們很忙碌,走來走去,有很多工作、活動。但可惜有量無質,活動不等於生活,充塞也不是充實。我們認識很多朋友,但有多少個是知己呢?我們跑來跑去,但哪裡是我們的家呢?哪裡是我們的歸宿?我們在哪裡才找到真正的平安呢?這幾位賢士提醒我們需要度一個具深度的生活,我們的信仰講求的是質,不是量。賢士在哪裡見到那顆星?在東方見到那顆星。東方在哪裡?東方是日出的地方,日出之前是怎樣的?日出之前是黑暗的、寧靜、看不見東西的,是隱藏的。但因為有這份隱藏,有這份黑暗,有這份期待,然後看日出,才會顯得美麗,帶來光輝、燦爛和希望。

各位兄弟姊妹,我們的信仰,是不是要我們做很多事情呢?我們可不可以給自己一些時間,在主面前安靜下來祈禱、看聖經?每年給自己一點時間去避靜吧!我們的歌詠團、輔祭會、讀經組、我們的堂區,有沒有安排避靜?我們自己有沒有表達需要?我們不要只顧著服務、工作。服務固然很好,不過,這幾位賢士提醒我們,我們需要寧靜下來、深入生活,才能從寧靜中看見那顆星。否則,我們會好像其他人一樣,只是抬頭看一看,然後又繼續自己的生活。

「我們在東方見到了他的星,特來朝拜他。」特來?特別來,即不是順便、隨便、得閒才來。我想我們今早坐在這裡的人,都不是因為空閒,或者純粹因為習慣而來參加彌撒,當然每星期參與彌撒是一種習慣,但不能純粹只是習慣,而應是故意來的。我們不是追星一族,我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們需要付出、堅持,這樣我們的信仰才可活得深,走得遠,才能真正與主相遇。

各位兄弟姊妹,這幾年香港教區內,有不少兄弟姊妹領洗,但為什麼參與彌撒的人數卻沒有明顯增加?為什麼全香港彌撒的總數沒有特別增多?這是一個很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我們很多慕道團的導師花了很多心血,但這些心血去了哪裡?我們需要「特別」下一些功夫,我們每一個人需要對自己(的信仰)負責任。沒有人指示賢士要離開自己的家園,或叫他們千辛萬苦地跟著那顆不知帶他們往哪裡去的星。但他們願意,因為這是上主對他們的召叫,他們覺得自己有這份使命。可能你們說堂區沒有安排什麼避靜,或者說神父太忙,或者善會只顧服務而忽略了信仰的深度,或者我們還有各種各樣的藉口和理由。但到最後,這個信仰是屬於我、屬於你的!誰人要(為這信仰)負責任呢?最後是自己要負上責任!我們不可以將責任推卸到本堂神父、教區、主教、善會上,他們或許有些責任,但最後還是我自己要負上責任的!我自己有否好像這幾位賢士那樣:要付出,要離開自己的家園,要做一些事情,去走一個信仰的旅程?不要怕!「我們在東方見到了他的星,特來朝拜他。」

除了「見到了他的星」、「特別來」外,我也想跟大家分享第三點:「朝拜」。我們的信仰旅程,並不是要學懂很多事情。雖然我們的慕道班稱為「班」,有十八個月,要上課,稱為「班」,有很多東西要學,又有導師,這些名詞彷彿讓人認為:整個信仰就是讀書,領洗就差不多是畢業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我們的信仰是「與主相遇的旅程」,如同這幾位賢士一樣,來到主面前,極其高興歡喜,之後奉獻禮物,表示他們奉獻自己,我們與主相遇應有這份喜樂。三年前,教宗方濟各剛上任時,給大家一份很重要的文件——《福音的喜樂》。在第一節,他說:每一位與主耶穌相遇的人都會有這份喜樂,而且會生生不息,這份喜樂成為一份動力,叫他們向前,不會停下來,叫他們充滿著力量。很厲害?!我們不妨問問自己:我有與主相遇嗎?我們有沒有這份動力?在人生的路上,有時我們走得很累,不要怕,我們回到主跟前,因為祂是我生命的主宰,我把生命奉獻給祂,然後就會有轉變。這幾位賢士由不一樣的路回家,這很有象徵意義!他們來時與回家時的道路已經截然不同,他們的生命已被提昇了,因為他們與主相遇了。各位兄弟姊妹,每次你回來聖堂,再走出去時,問問自己有沒有不同?你的生命有沒有被提昇?你有沒有喜樂?再一次充滿力量?

各位兄弟姊妹,讓我們一起背誦《瑪竇福音》第二章第二節:「我們在東方見到了他的星,特來朝拜他。」讓這一句經文陪同我們走信仰的旅程。我們靜默片刻,在寧靜之中去體會上主給予我們每人的那顆星,我們怎樣特別來朝拜祂呢?我們怎樣來到祂的面前,奉獻了甚麼給祂呢?讓我們在此時此刻,與祂相遇。

依60:1-6
詠72:1-2,7-8,10-11,12-13
弗3:2-3,5-6
瑪2:1-12

© 夏志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