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介紹

甲年 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 (2017年10月8日) 夏志誠主教

David在路上遇到John,看見John愁眉苦臉,就問他為什麽不開心?
John說:「幾個月前,阿叔過身了。」
David:「原來你的親人去世,怪不得這麼難過。」
John說:「也不算是什麽,他給我留下了五十萬元遺產。」
David:「若有五十萬元遺產,這應該幾開心。」
John說:「不是呀!大約兩個月前,我的大伯也都過身了!」
David說:「連你的大伯都在兩個月前去世,那真的很難過呀!」
John說:「但他也留下一百萬元遺產給我啊!」
John說:「嘩!你又有一百萬元遺產,已不錯吧!那麽你為什麽仍愁眉苦臉呢?」John說:「因為這個月裡,我的家族還未有人過身啊!」

這當然是一個笑話,但似乎又不應該拿來說笑。怎會有人為了貪圖亡者的遺產,而希望不時有親人逝世,自己可以越來越富有?真的很難想像。不過這情況跟今天的福音比喻挺相似,我們很難想像那些園戶為什麼會這樣。其實因為一個字——「貪」字。貪心使我們只看到自己,看不見其他人,特別是有關金錢,即貪錢。錢,廣東話俗稱是「銀」。若玻璃沒有鍍銀,就能看得通透,即看到玻璃另一面的東西和人。倘若把玻璃鍍上薄薄的銀層,因為有了反射效果,就會只看到自己。就如一面鏡子,再看不穿透,這已經不是玻璃了,只能看見自己,而看不到別人。何解呢?因為錢已遮蔽了人的眼睛。

今天,好難想像那些園戶為什麼要這樣做。要殺害那些派去的僕人,甚至連家主的兒子都要殺死。他們說了一句話,道出了這樣做的原因。他們說因為「這個是繼承人,我們要殺死他,就能夠獲得他的產業。」原來他們目的在於得到那個葡萄園。其實他們只是園戶,即是租用者,家主來只是為了取回自己應得的少少租金。其實園戶能從葡萄園的產物中獲得利潤,給家主他應得的租金是合理的。不過他們貪心,不想做園戶,想自己成為家主,擁有整片土地。當然這個比喻不是只講述昔日、即耶穌時代的故事,這個故事原來有它的歷史。我們看看第一篇讀經《依撒意亞先知書》。原來在舊約裡,葡萄園時常是指以色列民族,是上主所愛的。天主為他們做了很多事情,但他們並沒有回報上主,反而常常自以為是。他們的貪念和自以為是的想法糟蹋了原來擁有的一切。

今天我們的社會裡,是否也有這些事情呢?原來仍有。試想想現在我們的氣候變化問題那麽嚴重,十月裡仍有酷熱天氣警告,這是百多年來的第一次。為何天氣產生這反常的現象呢?都是因為人類的「貪」,貪什麽呀?貪方便。因為「丟棄」的文化,我們使大地堆積了很多垃圾,造成污染,為的是自己的方便、一時的舒服。今日,還好一些,只因為室內空氣燜熱,外面又多車,我們才開啟冷氣。過往大家要把溫度下調至16度,現在則保持在24或25度都可接受了。又可能由於我們如今都上了年紀,身體受不得太冷,不用再下調。因此我們不應只為自己而忽略別人,還要看到這個世界的需要。不單只是環保方面,也看看今天的香港,它算是一個富有的城市嗎?表面來看是的,不過由於貪念,使香港的「堅尼系數」又一次飆升,系數越來越高,在20個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及地區中榮獲45年來的榜首。榜首代表什麽呢?原來是指香港的貧富懸殊差距越來越大,為什麼?都是因為「貪」!

香港有很多富有的人,但更多的是貧窮人。有錢人是否不貪心呢?上月有一間傳媒機構找來記者從高空拍攝半山區的豪宅,發現那些豪宅的頂層都有很多僭建物。原來他們也覺得自己的地方不敷應用。嘩!我即時想到有沒有弄錯呢?他們的單位面積有數千呎,都不夠用?還要僭建?雖然是頂樓,不易被人發現。是為了什麼呢?又是因為「貪」!

看看我們工人的最低工資,當議定最低工資時,僱主就以一元、五角來計算,認為不要增加那麽多。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說賺得不夠啊!什麼才算是足夠呢?又是只看到自己!其實有好多在香港社會裡面的基層兄弟姊妹,仍在受苦之中。那些僱主就好像那些園戶一樣貪得無厭。

若我們再細想那個葡萄園,原來是代表著「家」,就好似我們的家庭。我們怎樣去珍惜它?又或者我們都是自以為是呢?會不會也有些貪念在我們內裡呢?貪些什麽?貪自己!我們的婚姻承諾說了什麽?昨日在祈禱分享時,有兄弟姊妹說出結婚時表達出一個無條件的承諾,這不是交換條件,而是一個盟約。我們的信仰稱為「婚姻盟約」,並不是契約。兩種約是不同的。契約是你做了多少,我就做多少。比如傳統上,丈夫外出工作賺錢;太太便在家裡煮飯。假若太太煮得不好,丈夫可以責駡太太;如果丈夫賺不夠錢,太太同樣可以責備丈夫,這便是一種交易。但教會說的是盟約,那就不一樣了。雖然在結婚時,你說一句,我跟著說一句,不過這並不是條件,而是在上主面前,給對方一個無條件的承諾。

各位兄弟姊妹,你們當時在宣認這個承諾時,可能沒有像現在經歷一些日子後,考慮得那麽詳細。如果當時知道了,或許就不會說了。當時究竟說了什麽?「無論環境順逆,疾病健康。」環境順逆,指外在的客觀環境,無論順或逆,「我都始終愛慕尊重你」;疾病健康指自己或對方的主觀情況,無論疾病或健康,「我都始終愛慕尊重你」。

回想當時,我們是否真的傻了?竟然有這膽量,猶如清兵在胸膛前的一個「勇」字呢!真的,人怎會有勇氣作此承諾,確是很不容易的。在我們教會內舉行的婚禮,所說的最後一句,在外面是沒有的,還記得嗎?真棒!還記得。就是「願主垂鑒我的意願。」是的,我說了、我承諾了,但我知道我自己是多麽軟弱,多麽無力,多麽需要祢呀!天主,求祢幫助我。不然,我的貪念就會閃出來。丈夫想:「好了,結了婚,我應幹一番事業,男人大丈夫就應該幹一番事業,家裡的事就不用我操心了,已無後顧之憂。」或許另一方面,太太也想:「我要發展自己的興趣,也不想理會太多,讓丈夫做自己的事情就好了!」啊!可不是呀!夫婦要一起的,不能只顧自己。

這個故事裡的園戶實在很奇怪,貪心得好極端。不過如果我們再細看這個譬喻,那個家主才是最奇怪的。十分難解釋園戶為什麼那樣貪心,但是更加難解釋的是那個家主,他真是很傻。他在這個葡萄園裡造了一切設施,建了籬笆來保護它,不讓野獸或外人進入,也造了一個榨酒池和守望臺,前者可把成熟的葡萄榨酒,後者可保障葡萄園的安全,全都作好了準備。然後那些園戶不聽話的時候,他一樣派僕人去,甚至派自己的兒子去。「最後家主打發自己的兒子到園戶那裏去」,而且他心裡想著「他們會敬重我的兒子」。真是很奇怪,為什麼這個家主對那些園戶有那麽大的信心?為什麼這個家主對他們那麽好呢?不值得的,真是完全不值得!如何值得那麽愛他們呢?難道這個家主是傻的呢?

各位兄弟姊妹,我們知道這個家主就是我們的父,我們完全不值得。試回望我們自己的過去,走到今天,我想我們每個人在天主面前,好坦誠地問自己一下。不錯!在爭拗時,總是指責對方,認為全是對方的錯,但是你必須撫心自問,當面對天主,而不是面對另一半時,這麽多年來,你所做的一切是否完全正確呢?有沒有一些責任也是要承擔呢?有沒有說錯了一些話?有沒有做了過份的事呢?是的!天主,我要承認我是有責任的。但是天主繼續愛我們,繼續祝福我們每個人的家庭。即使我們已多次沒有理會祂給予我們的恩寵,就如那些僕人一樣趕走祂——「不要、不要」,但是天主繼續愛及祝福我們。以至我們今天可以來到祂的面前,聽祂的說話。

一息間,我們領受祂的聖體聖血——祂的兒子來到我們當中,表示出天主仍是相信我們——「他們會敬重我的兒子」。這是什麽意思?不單只是在領聖體時必恭必敬,這是理所當然的。我們更要學習耶穌基督那份愛,那份在聖體聖血裡面傾倒出來的愛、無條件的愛。所以為什麼基督徒夫婦的婚姻反映著、象徵著天主對人的愛,意思不是說要白白將此重擔加在每一位基督徒夫婦身上。不是這樣,而是叫我們在那裡得到力量,祂要來滋潤我們,補足我們愛的有限。讓我們在一刻間領受天父兒子、祂的聖體聖血時,從心裡對父這樣說:「我不懂得去愛,我沒有能力去愛,甚至我每一次去愛的時候,都欠缺了什麽似的。原來我們的愛含有很多雜質,我們去愛的時候都希望得到回報。父呀!求你幫助我猶如祢兒子的聖體聖血一樣,傾倒出去,是無條件的愛,就如我們當年在祢面前所作出的承諾一樣。」

「最後家主打發自己的兒子」。今天我們舉行的彌撒聖祭和退省,並不是最後,不過我們不知道天主的恩寵究竟有多少?將來會如何?但在今天,恩寵就是在這裡賜予我們的。讓我們把握好這個機會,再次偕同我們的配偶一起皈依悔改,緊記著每一個機會都是最後、每一個祝福都是最大。「最後家主打發自己的兒子」來到我們心裡面,這句說話來自《瑪竇福音》21章37節。

我希望我們能夠背誦這句說話,珍惜上主為我們打發祂的兒子,就是祂的「愛情」來到我們心裡面。讓我們一起背誦:「最後家主打發自己的兒子」《瑪竇福音》21章37節。

今日,家主也要打發自己的兒子來到我們的「家」,來到我們的葡萄園裡。讓我們打開自己的心去接受祂。我知道兩夫婦能夠一起前來參加夫婦退省,你們的關係應該不會太差吧!要不然就不可能一起來了。事緣有一對夫婦,太太向我說她已報了名,最終她沒有來,因為她的先生拒絕,所以兩人都沒有到來,這不是奇事。當我見到了有空位時,便想起那對夫婦,好難過!即使你們兩夫婦今天能夠出席避靜,也並不代表家庭和婚姻生活沒有問題,真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怎樣都算不清。或許說:「唉!我們是可以來,別人都說我們有多好,但其實也有些難言之隱,真是一言難盡。」

請記著上主派遣祂的兒子來到我們葡萄園裡、我們的「家」裡。「最後家主打發自己的兒子」,讓我們把握這個機會。

依5:1-7
詠80:9,12,13-14,15-16,19-20
斐4:6-9
瑪21:33-43

©夏志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