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介紹

甲年 常年期第五主日  (2017年2月5日)       夏志誠主教

主耶穌對祂的門徒說:「你們是地上的鹽,世界的光。」說基督徒要做「世界的光」,是否就是說這個世界很黑暗呢?又或者說我們要做「地上的鹽」,是否就是指這個「地上」已沒甚麼「味」、沒有什麼人情味?如教宗方濟各說:「這世界變得很冷漠」?

這兩天,我們共聚、談過很多「關社」,說「關社」就是靈修。我想大家都熟悉一些數字。若以數字來認識這個世界,真的使人很沮喪,覺得它很黑暗,真的很需要有「光」。例如百分之一的人口擁有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財富;又例如自從特朗普上任美國總統後,世界好似變得越來越黑暗,有人更說那個「末日時鐘」因此撥快了半分鐘,即離開世界末日又近一點。嘩!真是不知怎麼辦。世界就是這樣了,而香港也不顯得好一些,對嗎?按供樓負擔比率,香港連續七年居首位,在世界四百多個城市中排行第一。供樓負擔是入息的十八倍,意思是:一個普通家庭,要十八年不吃、不喝、不娛樂,才賺到足夠的金錢去買樓。這真是不可思議!還使我們更沮喪的是,第二名悉尼(澳洲) 的供樓比率雖然是高,也只是十二倍,與香港的相比竟相差這麼遠。真很難想像為甚麼香港會這樣的?是否純粹因為土地少呢?我們約略談過這個問題。真的很黑暗。既然這麼黑暗,就需要有「光」。但這「光」是如何可以點燃出來呢?我們的靈修營原本安排在11月,但後來改在這兩天。不知這是否因為翻查過今天的讀經才改動的呢?今天的讀經就是談「關社」、「正義」。我想真是天主的安排,可能11月的讀經也沒有這麼適合。

保祿說什麼?他說:「不是我想做這些的一切,是耶穌基督,我只願認識祂,認識那位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提起「關社」,昨天我們坐在一起分享大家的期望。很多人都說「很難」,要關心社會是很困難的;我們也想知道關社與靈修有甚麼關係?一說到「關社」,就想到在社會裡推行「正義和平」,真的很困難。如何可以改變?特別是改變社會的制度。看看讀經,保祿第一件事情想到的不是「難」與「不難」,又或是要做些什麼?他反而是想:「耶穌基督,我願認識祂」、「我被祂點燃了」、「我的生命被祂點燃了,我不可以不做」,「我那時『又軟弱、又恐懼、戰兢不安。』」他懷著這樣的心情來到格林多的團體,但憑著聖神和祂的德能,照樣去宣講。天主的愛催逼他。

是不是有很多人喜歡上街呢?我想不是的,同樣,正委(正義和平委員會)的同事、委員等也不會很喜歡上街吧?見到他們其實次次都做得很辛苦。但人的心裡有一種要求:我們要活出這份愛!這是很困難的,甚至別人會誤會我們,不過我們都應該這樣做,因為耶穌基督已經點燃了我們。所以,祂說我們是光。我們很多時會用蠟燭來代表基督徒,那是點燃着的蠟燭,不是不點燃的那種蠟燭。但是如何能點燃起來呢?不是靠它自己可點燃的,而是靠其他人、靠耶穌基督點燃的。

所以若談「關社」與「靈修」,我們第一樣要問:如果要做世界的光,那麼光是從哪裡來的呢?福音前歡呼有一句話來自《若望福音》第8章,引用了耶穌的話:「我是世界的光」。首先,耶穌是「世界的光」,然後我們才是「世界的光」。所以為什麼關社先要有靈修?很明顯是因為我們一定要回到耶穌那裡。所以,教宗方濟各說:「我們做關社、做正義和平的工作,能有甚麼使我們可以不斷地發光?」教宗指出不論鹽或光,它們其實都屬於消耗性的。將鹽放進水裡,它會消失、沒有了。如果你還見到有些鹽,實在是很奇怪的事,這些可能不是鹽,甚至是假鹽,因為現在有很多假東西。光也是一樣,比如油燈,油會燒完的,蠟燭也是一樣。那怎樣可以源源不絕呢?唯有依靠祈禱。教宗說:「如果離開了祈禱,即是離開了耶穌基督,那麼我們的光只能亮一會兒,就沒有了,因為已燒完了。所以第一樣事情要做的:我們一定要與世界的光──耶穌──在一起。」

第二樣,我們要問:「甚麼是光?」第一篇讀經很合適在今天這個關社靈修營裡聽到。先知依撒意亞說:「我喜歡的齋戒是甚麼呀?豈不是人要解除不義的鎖鏈,廢除軛上的繩索,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折斷所有的軛嗎?」我們應該如何生活?如何幫助社會上最弱勢的一群?昨天在這裡的分享,有人提及,甚至社會裡也有人提出:「為什麼你們只看香港負面的事情呢?其實香港很美好,很多人都做了很正面的事,政府也做了很多很好的事。」這是真的!我們的而且確不能全盤否定,說香港沒有一樣好。不可以這樣!但我們要明白,一個社會的文明、真正的文明進步彰顯在哪裡?特別是彰顯在它如何對待那些貧窮、最弱勢的人的身上。從它如何對待這些人,才可看出這個社會是不是真的有良心,而不是就一般情況而言。因此,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香港就是「不合格」。為甚麼我們的「光」要像依撒意亞先知所講的?因為我們在這些人(弱小者)身上,我們應該發光,我們的光芒應該照射出來。要發光,要點燃。在坊間有些很美的蠟燭,好像藝術品似的,裡面放些乾花,製成天使模樣,甚或似一間屋的模樣,看來很美,不像蠟燭,更似小小的裝飾品。你想想:當人們買它回家,會不會點燃它?我想是不會點燃的,因為一旦點燃,就會燒掉了那本來很美麗的蠟燭模樣,最後就要扔掉它,因為它只是裝飾品。那些不是「世界的光」、不是「光」。蠟燭是要點燃的,點燃後便會燃燒,在燃燒的過程中,這根蠟燭會變形,變得越來越短,而且會「流淚」。坊間有一個很美的詞來形容那些粘在蠟燭旁邊的熔蠟──「蠟淚」。如果我們說基督徒要做世界的光,蠟燭的而且確是一個很好的象徵。它告訴我們,如果我們點燃自己,我們也會「變形」,我們的生命可能會被消磨,要流淚,會「越來越短」,而且有一日,我們會燒完。但蠟燭燒完之前要做一件事,要做甚麼?就是要去點燃更多的蠟燭,去點燃其他的蠟燭,好使這「光」傳遞下去。蠟燭可以燒完,但「光」卻是永恆的。如果我們真的回應耶穌的邀請,去做世界的光,就讓我們被祂點燃,然後在我們的能力、時間和生命之內,我們去發光、發熱,然後將它傳遞出去,讓這個世界多點光明、多點溫暖。

讓我們背誦這章節:「你們是世界的光。」來自《瑪竇福音》第5章14節。現在讓我們靜下來,聆聽耶穌都對我們說這一句話,想一想,祂正在看著我們,對我們這樣說:「你們就是世界的光。」

依58:6-10
詠112:4-5,6-7,8-9
格前2:1-5
瑪5:13-16

©夏志誠